60年住房消费六大变化就这样被房征服
2019-12-19 来源:延安租房网
近日,广州市顺德区统计局城调队正式发布“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顺德城镇居民居住调查”结果,从调查中人们可以发现,房子从无到有,从只讲生存到考虑享受,从每月一包烟钱的租金到水费电费费“大出血”,60年来经历了诸多变化。而除了房价高昂成为众矢之的以外,住房私有率过高,房子面积盲目求大,一步到位买房背负沉重压力等,仍是住房消费的主要问题。
●住房消费六大变化
从调查中看到,1992年以来,顺德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多数居民实现了拥有住房的梦想,居住消费开支迅猛增长。
变化一:公房变私房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形成了公有制住房独霸天下的所有制格局。
到2008年底顺德城镇居民拥有私有住房的家庭比例达到99.0%。据统计,2002年底顺德24%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含两套),2008年底已上升到29%。
变化二:分房变购房过去,在住房作为福利而实行实物分配的体制下,城镇居民获得住房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工作单位,人们拥有住房的能力主要与工作单位、工龄、技术职称、职务等有关。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之后,城镇居民获得住房的主要途径不是通过单位,而是通过市场。居民拥有住房的能力主要与受教育的年限、工作收入等因素有关。
变化三:生存到享受人们更加讲究住房宽敞、明亮、舒适,环境幽雅、舒适的小区不断涌现;居民从平房搬进楼房,小房换成大房,同时花钱去精心装饰。
到2008年底,顺德城镇居民家庭户均住宅建筑面积达148.78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45.78平方米,已经超过上世纪90年代初中高收入国家住房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变化四:收音机变电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70年代初,收音机普遍进入居民家庭。至2008年末,顺德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90台。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94台,通过络学习、购物和交往成为的一部分。
变化五:不花钱到花大钱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房租支出都在5元左右,人均月房租支出仅相当于一包香烟的价格。进入20世纪90年代,居民对水电燃料的支出直线增长,除支付房款外,购房家庭还会花费相当于房款 6%的资金用于住宅装修。
变化六:小区生活更方便20世纪80年代居民小区建设刚刚起步,各项服务功能比较欠缺,仅限于如小卖部、小食店等最基本的服务,小区绿化、物业处于空白。
进入20世纪90年代,活动站、幼儿园、理发店、饭店、商店、维修站、绿化队等各项社会功能一应俱全,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相关专题:
外阴瘙痒用什么好吃凉拉稀怎么办
妇科千金片效果怎么样
-
- 上一篇
- 扬盛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