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惠民工程件件贴民心的
2021-12-19 来源:延安租房网
空调、彩电、冰洗、、数码将成为推广重点 “十大惠民工程”件件贴民心
3月15日上午,市民政局召开2017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会上,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炜全面总结了2016年工作,在具体分析新常态下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后,谋划安排了2017年工作任务,为全市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2016年,合肥市获全国第八届双拥模范城,实现了“八连冠”,同时获评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市,在这一年,市局也是喜报频传,先后获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宣传先进单位、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回顾2016年,我市民政系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实现了全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良好开局。
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扎牢兜底保障
2016年度全市民政系统实施10项民生工程,占全市民生工程项目总数的24%,任务十分繁重。其中省定工程7项,市定工程3项。截至2016年底,累计发放各类民生工程资金11.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敬老院运行维护、五保对象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等项目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其他项目均按照省市序时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市民政局民生工程连续四年获得市政府表彰。
谋划“十件大事” 提升服务质量 脱贫攻坚和灾害救助成绩突出。结合扶贫,四县一市的农村低保标准、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再次提标。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举全系统之力投入灾害救助工作,及时下拨救灾资金2615.9万元以及帐篷、棉被、毛毯等救灾物资,提前10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852户、2341间倒房重建任务;老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全市130.4万条55周岁以上人口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基本建立全市老龄信息管理系统;社会组织“三证合一”加快推进。完成全市3504家存量社会组织信用代码转换及赋码工作。其中,市本级完成转换774家,转换率为100%;婚姻家庭辅导创新服务方式。启动殡葬便民服务进社区,开展部分选择***务外包项目公开招投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展慰问海军“合肥舰”和抗洪救灾部队、向抗战老战士赠送代步轮椅等一系列双拥活动。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率达94.5%。退役士兵免费参训率均达100%;“阳光福彩”建设得到加强。在全市14家中福销售厅中开展行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完善《合肥市电脑福利彩票投注站点申办办法》,发布《违规投注站处理工作流程》,确保福彩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组织“十大惠民工程” 件件贴近民心 实施社会救助兜底工程。将四县一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年人均3600元,超过省定扶贫标准。实施殡葬惠民工程。全市直接减免殡葬惠民资金2088万元。新站、肥西、巢湖等地陆续完成或启动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实施烈士纪念褒扬工程。成功组织“9·30”烈士纪念日相关活动。启动安徽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维修改造项目建设。实施老少活动家园服务工程。下拨补助资金992万元,在496个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活动,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实施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在25个农村社区、16个城市社区继续推进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实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成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89个农村幸福院、23个农村敬老院“特护区”。实施农村敬老院安全工程。开展福利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完成23家农村敬老院消防改造并通过验收。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城乡统筹推进工程。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从城区扩展到4县1市城关镇,新增保障对象6000人。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程。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60元的护理补贴,全市64852人领取重残补贴3765.242万元。实施公共服务信息惠民工程。推进合肥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七个城区已实现社管平台硬件设备、“一站通”办事平台、格化手持终端“三个全覆盖”。
发力“四项改革创新” 推进民政转型升级 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法制化改革。完成《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
,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确定了居家社区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建立了明确的家庭、政府、社会体系,构建了有效的服务供给体系,为全省首创,全国领先。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举办中国社区发展年会,“大社区”管理模式作为合肥经验向全国推广。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推广电子服务券、二维码扫描等服务方式,提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效率。通过公开招标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服务的透明度。推动殡葬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对市殡葬管理处殡葬服务外包工作进行了整治,部分选择***务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此举让市殡葬管理处每年可增加收入1500万元,让利群众200万元。 (万晓源 袁荔)
太原市皮肤科医院新标家居质量怎么样
蛋白尿怎么治疗好
-
- 下一篇
- 南京永宁社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