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丧礼
2020-09-17 来源:延安租房网
丧礼,娱乐?
假设:有一户人家办丧事,将丧礼照片送店冲印,结果彩扩店误将丧礼的照片上,印上了醒目的“娱乐”二字,会不会引而对于差异化、核心的内容进行收费。但是起一场纠纷,甚至是官司?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忍受亲人的丧事,与“娱乐”紧密相连。这,是一种伤害。 可是,如果您逝去的亲人是一位文化名人,您大概不得不忍受这样的伤害。 作此假设,发此感慨,是因为上午上。 罗京英年早逝,令人痛惜。罗京的遗休告别仪式上午在京举行。各大门户站在第一时间用各种方式报道,几乎与仪式同步,就有几十张现场照片发布,让友有如亲临丧礼现场。可是,有一点让我看了非常不舒服:每一张丧礼的照片上,都打上了醒目的“某某娱乐”的字样。大概是出条件允许打话最少能冲200元于版权自我保护的目的,有一家门户站,甚至用几十组“某某娱乐”的字样,铺满了整张照片。另外,有敬业的站采访人员(他们大概还不能算),端着标有“某某娱乐”的话筒,追着神情悲伤的央视主持人问这问那。 丧礼,很娱乐? 我想,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各大门户站的分类如此,工作分工如此。这些站,都把“娱乐频道”作为重点工程来建设。而文化名人的生生死死,是划归娱乐频道来报道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极不严肃的做法。 比在丧礼照片上印“娱乐”字样更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在许多人看来,这么做,很正常。我肯定是属于后知后觉者,因为,类似的做法,并非始于今天上午。此前,北京的马季、侯耀文,上海的谢晋、陈逸飞等人的丧礼,也是同等待遇。 站如此,传统媒体也不例外。把文化名人去世的有关报道,放在报纸的版、电视的娱乐节目里,与那些八卦、花边放在一起,也是很通行的做法。 还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新民随笔”,就是对本市一张报纸将张中行先生去世的消息,放在版的头条,发了些感慨。那是3年多前的事了。 看起来,这个泛娱乐化大潮,一点儿也没有退潮的意思。
通辽白癜风医院哪个较好
保健
肌肤问题
-
- 上一篇
- 公交万箭穿心原作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