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应避免重复建设
2020-06-23 来源:延安租房网
“经济特区”应避免重复建设
作者:韩哲日前如果2个站内容相关性很好,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或许,只有国家发改委能够记得住这些年密集出台的各种国家级经济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及经济特区。自2009年开始,珠三角、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珠海横琴地区、辽宁沿海地区、图们江、鄱阳湖、黄河三角洲、新疆乌鲁木齐国际能源城、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十几个区域发展规划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而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已经有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成都、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深圳、沈阳、山西和义乌等10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此外,新疆喀什在2010年成为了继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岛之外的第六个经济特区。由此,广义上的“经济特区”有点遍地开花的意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因此,中西部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就成为摆上议事日程的事情,政策自然要在继续鼓励东部的同时,更多地向其他地区倾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规划和改革实验区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和推动力。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单靠东部沿海地区的几个经济特区势必无法长久地带动经济发展。不过,硬币都有两面,如雨后春笋般的“经济特区”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就很有可能变成重复建设。各地都是“经济特区”很有可能演变成各地都不是“经济特区”,最后使得国家给予的政策只变成各地的“标配”而已。区域经济的出现,要么是市场自发的形成结果,要么就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极力撮合而成。而政府若要撮合,必然是该经济区域在资源、协作、分工等方面已经具备基础条件,只差临门一脚,而不能只是一个“概念经济”。一个给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安排,肯定不是孤立的,而是必须有各种相应的配套政策以配合,一个“闯”字当头,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政策如果太粗放,落地之后的配套政策也很难跟上。宏观大环境好,不见得微观层面的操作也好。比如,成渝经济区,成和渝如何协调爱拍客宣布停止运营后,如何避免相互争抢资源和投资。现在已制定或正在酝酿的各种区域规划和实验区,我们希望更多的是发改委“先知先觉”的宏观调控,而不是在各地“要政策”的压力下而出现的撒式规划。地方区域规划不怕多,就怕不“因地制宜”,如果各种规划只是成为地方投资冲动的筹码,要政策更要财政资金,最后只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国家给政策,还要看地方如何用好、用活政策。毕竟,各种政策、规划只是纸张上的条文,不是现实生产力。来源:北京商报
更多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希爱力和金戈哪个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法灰指甲杀菌药物-
- 上一篇
- 沈阳92125构建装备制造业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