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绿地放弃10亿市值土地
2020-06-22 来源:延安租房网
“以高阳路码头为代表的黄浦江中段港口,已完成历史使命,必须把黄浦江还给上海市民。”
国际客运中心今昔
2004年11月17日,高阳港务公司办公大楼在“轰”的一声爆破巨响后顷刻倒下,拥有140年历史的工业装卸码头就此转身。今天,就在它的原址上,一座仿佛漂浮在空中的水滴形的建筑迎接着全球各地驶来的豪华邮轮。东大名路500号——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在历经了前后十年的争论、修改、甚至项目“流产”后,方得以显露出眼前的迷人容貌。
装卸型港口昔日辉煌
曾有史学家评价,上海开埠后,整个城市就是个大码头。解放后至上世纪90年代,高阳路码头,和黄浦江沿岸其他地方一样,以外贸进出口为主,承担了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三分之一的货物量。它东临公平路码头,西至外虹桥码头,岸线长约775米,是上海港外贸件杂货装卸码头。
上世纪90年代初,高阳路码头的运营还由上海港务局下属的上海高阳港务公司负责。时任该企业副总经理的王迟回忆,以货运为主的装卸港口生产,在当时效益不错,并且对于企业而言,这种经营模式驾轻就熟。有统计显示,199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当时,全球航运集装箱大发展也正在展开。
但此时,企业内的一些领导认为,如果重复老路,工业性港口仍布局在市中心,就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大卡车、扬尘、噪音……这些都是与城市环境不匹配的。
“有人提出,这么好的地段是不是要一直从事仓储货运、船舶运输装卸?”王迟回忆,能否将老码头转型升级,一时间成为新兴言论。
改革转产的思潮汹涌澎湃。
老码头转型激辩六年
此后,上海港务局向市政府提出了很多有关浦江开发的方案,首先提的就是高阳路码头。
1992年,该公司与国际上一些大的资本投资公司进行接洽,讨论开发事宜。“此时,对于资本运作、航运产业,我们还十分懵懂。”王迟记忆中,对中国企业影响较大的是美国高盛公司。“他们看到这个地块,眼睛都发红。”当时的浦东还没这么“热闹”,发展时机适宜。高盛公司甚至特地成立了一个有关如何开发高阳路码头的团队。1994年,双方签订合作开发意向。
在不断接触过程中,外资公司提出的航运产业概念、地产发展甚至以客运为主的码头经济都让当时的码头者颇受启发,但看似轰轰烈烈的改革在不久之后就戛然而止。1995年,高盛公司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中国市场。此事搁置下来。计划一度“流产”了。
王迟坦言,在此期间,企业和行业内部的争论从未终止过。“很多老同志认为,这么好的港口企业,为什么要舍弃现有而追求未知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178.7万亩?改造后的情况,谁能预知?更重要的是, 000名员工,都是从事装卸生产,从未搞过现代航运服务、建设、房地产等产业。如何安置他们呢?”他坦言,虽然高阳码头隔壁还有外虹桥国际客运码头,但要从事客运,难度不小。因为此时,这一区域没有母港,只有班轮。班轮往往是货客混装,绝少有访问邮轮。
但这时候,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航运业的主流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按照规划,吴淞口和洋山将建设深水港,以供国际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可以直接靠岸。与此同时,黄浦江沿岸的老港区必须要经历功能调整。
把黄浦江还给上海市民
“人朝中间走,货到两边去。也就是说,把货物逐步移出黄浦江。”王迟说,“以高阳路码头为代表的黄浦江中段的港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必须把黄浦江还给上海市民。”
“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上海港务局又在几年后做出了一个关于高阳码头2 万平方米区域范围的国际招标方案。“目标比较明确,就是希望把它改造成现代房地产业或者江边休闲业。”当时有4家投标企业,其中 家都是国内企业。“但第一轮的招标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他说,原因是,包括客运中心在内的北外滩,应该被打造成什么样子,国内设计公司的理念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框框。2000年,第二轮国际招标。“根据第一轮的经验,我们找了四家国际公司,提供了9个方案。”
后来,东大名路500号的设计规划又历经了 次调整。这样,原来设计的 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降低至现在的16万平方米。这意味着,放弃了至少10亿市值的土地。最终的规划,增加沿江开放空间和绿化面积,大部分客运设施均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室内。
2000多名老员工“阵痛”
实际上,在当时,转产对于大部分企业员工而言,可谓“当头一棒”。“200 年7月份左右,码头停产了。很多在这里挥洒了一辈子汗水的装卸工,一时间无所适从。”曾在上海港务局高阳装卸分公司任职的一位安全员说,按照计划, 000多名在职员工最终仅能有1000余人留下。
王迟回忆,自己参与这样的人事工作前后一年,过程十分“痛苦”。“安稳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时聪明的玩家,王迟的身份已经是老港区开发办主任,负责项目开发事宜。
即便是幸运留下的人,也必须面对转岗。这位安全员笑言,自己在不惑之年,与众多同事一起,参与国际客运中心的岗位竞聘。“原来终年和货物打交道,未来要面对的则是旅客。一开始,我甚至不懂,什么叫做‘邮轮母港’。”和他一样,公司的领导层也需要从头学习。在王迟的印象中,再次培训是从“资本投资、边际成本”这些基本的商贸词汇开始的。
带动高端航运服务业
2004年1月 日,国际客运中心项目开工。同年11月17日,使用了1 年的高阳港务大楼被爆破拆除。对高阳码头而言,过往140年的历史从此出现转折点。
经过整整五年的规划和建设,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就在高阳路码头上出现了。东起高阳路,西至北外滩虹口港,位居东大名路以南的黄浦江滨江区域,港区总建筑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主要由国际客运码头、客运综合楼、上港集团大楼与国际客运配套的、办公等建筑和设施组成。
2008年8月,全球著名的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旗下爱兰歌纳号在北外滩启航。这是第一艘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昔日的高阳码头华丽转身,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港试运行。2009年,近邻客运中心码头的上港集团商务大楼正式启用。去年年底,项目全部11幢商务楼的销售宣告完成。时至今日,丽星邮轮、皇家加勒比等邮轮四大邮轮集团都已经在此开设办事机构。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发展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谭群介绍,国际客运中心带动了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去年 月,全国首支航运类管理公司正式北外滩挂牌成立。目前已开展资金募集工作,首期目标50亿。我国首个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平台也在宣告成立,目前交易量达到10万手/日。
新挑战
10亿投资之外
东大名路500号面临的挑战仍时时存在,曾任国际客运中心总经理的王迟说,“国际客运中心的建设,账面投入为10亿元,要收回成本并不容易。”
王迟强调,这么重大的投资,不能仅算经济账,要建设航运中心,没有邮轮产业,就是一种缺失,而且,上海的邮轮码头是全国最科学、最合理的,有很大优势。他说,“我们要以房养客,以商养客,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云香祛风止痛酊用法薏芽健脾凝胶吃法宣城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