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互联安全新规缘由
2020-04-13 来源:延安租房网
维基百科竟然将针灸归为“伪科学”,互联的审核标准在哪里?
传统出版机构的作品想要出版推向市场的时候,是需要经过层层审核的,而在互联上,对内容的审核远远没有出版机构那样严谨。互联的UGC核心精神就是众人的智慧,即每个人都贡献出一点智慧,讲究众人拾柴火焰高,否则,仅仅依托头部的那些气力,远远做不到互联今天的繁荣昌盛。
但我们也日渐对于UGC这类模式感到惶恐,或说深受其害。那么,问题来了,平台方面,究竟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呢?
这不是维基百科首次被批评
近期,国外知名的百科类站维基百科在范围分类中将针灸归属为伪科学,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大量用户的不满,特别是来自全球的中医师和被针对治疗过的患者,更是对此表示抗议,并纷纷在请愿站上签名,要求维基百科进行更正。
实际上这并不是维基百科第一次引发争议事件,以往在关于国家、种族、领土等方面,维基百科也被屡次讨伐,用户们认为维基百科不够公正,或者说有些用户认为维基百科上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逻辑,可到底什么是事实逻辑,究竟该由谁来审核这些内容,并没有这么一个权威的裁判员存在,但是部分用户则将这个审核的推到了维基百科的头上,认为维基百科应该肩负起审核的,保证平台上的内容真实有效,而不是任由虚假内容泛滥成灾,并且害人。
维基百科自成立起,便惠及了大量互联用户,一定程度上其释放了用户大脑的贮存空间,比如普通用户再也不需要记忆某位明星的出生日期、星座、籍贯等,也不需要记录故乡的占地面积、区域划分等,维基百科里会有详细的这些基础信息的介绍。
维基百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人人皆可,但正是由于有这个漏洞在,在一些内容审核方面就有漏洞。比如特朗普2016年的维基百科就被了8000屡次,而2016年去世的名人则被了18230次。
一方面由于屡次改动,另一方面则因为有人恶意篡改,这就致使大量内容出现失真,如果涉及到用户底线的人群数量比较广泛,则会引发大范围的讨伐。
实际上仍旧有大量未被关注到的虚假维基百科内容存在,像将针灸归为伪科学这种情况,在维基百科上真的很多。
有没有办法处理维基百科的这种情况?
将针灸归为伪科学,这在大部分人眼里,是维基百科出现了故障,可要明白的一点是,维基百科本身是讲究客观中立的,是用户自由的,维基百科本身并没有来审核这些内容的真假。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审核团队。问题又来了,本钱和审核公允性怎样保证?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1日,英文维基百科已有500万个条目。全球所有280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总条目突破3700万个。如果维基百科要建立自己的审核团队,那么,得雇佣多少员工才能完成这个庞大的工作,而如果采取免费雇佣的模式,又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到审核团队中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公允性的问题,所有人工审核团队,都是由来控制,而人是很容易被诱惑,有自我的思惟局限,有自我的知识体系,这些都会让内容审核出现偏差,也就难以保证绝对的内容的公正公平。
成立15年的维基百科(马上十六周年),其资金来源是社会各界对其的捐助,相当于公益行为,雇佣显然不靠谱,维基百科都坚持自我坚持了那末多年,不可能由于一个词条就让步的。
所以,面对维基百科出现的这个漏洞,用户与其请愿,不如想尽办法去将词条正确,此时此刻,资深维基百科的技术是多么重要啊,远比这2500人来的有效。
我们还应不应当相信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折射的,只是互联的冰山一角,互联又大量大量的UGC社区存在,百科类的比如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问答类的,如百度知道、问问,其他还有各种论坛、社区、贴吧等,这些都有大量UGC类内容存在,而很多用户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是互联,比如,他人问这个消息你怎么知道的呢?上看到的。
是的,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社区、贴吧、论坛等地方看到的,会统一被贴上上看到的标签。用户为何会相信上的内容呢?这涉及到用户本身的知识体系、用户本身的个人素养以及信源真假确认,说实话,太考验人,不然也不会每年大量大量的人被络诈骗。
我个人觉得,大家在面对互联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多确认信源,不能就信一家之言。互联上流窜着太多的投机者和太多的金钱主义参杂其中,而某些人只顾着以最快的速度赚钱,你受不受害,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所以,还是要多确认,多对比。
对全部互联而言,维基百科只是代表,当然相比较其他站而言,维基百科也算是业界良知了,对某些基本的信息,维基百科还是值得相信的,但是若涉及到分歧问题,还是要多对比,多参考。
维基,一样折射出了互联审核的荒唐,毕竟,还有那么多垃圾站/APP的内容更匪夷所思。
国内的百科类站情况如何?
相比较维基百科而言,国内的四大百科产品,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互动百科的情况要更加奥妙的多,由于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互动百科这四大产品都是商业百科平台,并不是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这些百科里面参杂了商业因素在里面。
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络营销从业者在百科里的软性植入,一种是各大百科母公司的商业利益因素。前者在当初百科的审核还不是那么严格的时候,就非常强势地攻陷了百科的内容,特别是医疗相关的,虽然很多人都讨厌莆田系,但莆田系的营销策略里面,是包括百科产品的,很多很多百科内容,都被这些莆田系的软性广告攻陷了,虽然终究有所清除,但除品牌外,百科本身的内容真假就不得而知了,都是络营销从业者操作的内容,可他们懂啥妇科、男科疾病呢?都是抄抄抄、改改改。
现在的医疗类百科内容,已经无法由普通用户了,可除医疗类百科内容,还有更多百科的内容质量存在问题,这些内容,几大百科平台要想非常理想地处理好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据我观察发现,从去年开始,几大百科平台对内容的审核就比较严格了,今年更甚,而在处理参考资料的时候,也挺有意思。比如,百度百科里面,百家是不能作为参考资料的(虽然其也是百度源),而搜狗百科则同样拒绝了搜狐公众平台上的内容作为参考资料。现在百科的参考资料已算是非常严谨了(对于企业/个人来说,百科是一张好的名片,建议大家都可以好好做做)。
整体来看,互联的内容审核,特别是真假内容的审核,都非常非常困难,有太多的投机者参杂在里面,也没有人/平台来为这些内容把关,若不是涉及到公司利益,有谁会去关注真假呢。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偏方
小孩感冒打喷嚏
治宫颈糜烂的外用药有哪些
狮马龙活络油的功效与作用
小孩消化不好怎么办
腹泻能用远大医药立可安
胸痹的严重类型是什么高血脂吃什么好
上海治疗前列腺增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