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产城互动构建新型城市
2019-11-20 来源:延安租房网
5年前,佛山市的不少镇区,都被大大小小的陶瓷厂、包装厂、砖厂密密麻麻地包围着,但从2007年开始,佛山人对城市面貌的记忆便不断被刷新,低矮破旧的简易厂房,惊奇地“变脸”了,凌乱的旧村也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企业总部大厦所取代…… 大规模、持续推进的“三旧”改造,让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翻开了城市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而在5年的“三旧”改造过程中,佛山更是摸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和操作性强的改造之路,构成了国内独具特色的“佛山模式”,即“产城互动”模式,以城市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三旧”改造背后,亦是佛山升级城市的规划与愿景。在“三旧”改造进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今年佛山又推出了“城市升级 年行动计划”,计划在2012~2014年,投入1115亿元实施10 个关乎百姓及城市发展的大项目,以改变佛山工业化与城市化“两层皮”的状况,从而实现以城市升级带动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划。 产城互动 身处珠三角腹地与经济先发地区的佛山,是广东省最早开始探索“三旧”改造的城市。现在,其已经开始享受“三旧”改造带来的收益。 佛山禅城区石湾镇的塘头、沙岗两村地界,经过“三旧”改造之后,这块从前的凌乱、混合的居住区已被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所取代,这个世界顶级的家居航母预计年交易额将达150亿元,同时拉动周边地区上下游产业链数百亿元效益。当地政府部门表示,这为村集体每年带来近4000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比改造前提高了近4倍。 2007年6月,在土地供求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倒逼之下,佛山系统性地提出了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屋等“三旧”改造策略与计划,使之向“新城市、新产业、新社区”转变,这对广东来说是第一次,也因而成为广东“三旧”改造的起源。 在“三旧”改造中,佛山采取了多种运作模式,这其中,既有像佛山创意产业园、广东工业设计城等这些不拆不建引入新兴产业的成功做法,也有在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中,禅城区采取“政府引导、规划引领、属地实施、市场运作、分步推进、各方受益”的推进改造的成功经验。 禅城区是佛山市“三旧”改造起步最早的区域,其改造模式值得关注。 禅城区“三旧”改造的最大亮点在于:严格控制经营性房地产项目,旧改腾出的土地优先、主要用于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这也形成了佛山独特的“三旧”改造路径,即“产城互动”。 这从禅城区旧改成果可见一斑。从最大的岭南历史文化街区、一次性最大规模的旧城镇改造、最大的创意产业园、最大的家居博览城、最大的陶瓷展示交易平台、最大的不锈钢交易市场可以看出,禅城旧改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升级、总部经济、新兴产业和都市型产业上。 佛山创意产业园1506创意城负责人邱代伦告诉,“产城互动”的路径主要关注的是土地价值最大化,即如何使每平方米的土地价值最大化,“从原来每平方米产生100块钱上涨到1000块钱”。 2011年的显示,禅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200亿元,同比增12.4%;财政收入、税收总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各项民生指标大幅提升。“产城互动”的改造路径给佛山的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带来了实质性的推动。 另外,与旧村镇改造的大拆大建不同,佛山旧城镇改造中的一部分,是通过市场拍卖的方式出让土地,利用产业升级向土地的内涵要价值。 据悉,截至2011年4月,佛山共启动“三旧”改造项目1160个,项目占地约8. 5万亩。其中有205个项目是调整产业结构,在佛山市已完成的改造项目中,66个属于改善生活环境的项目。 “三旧”改造为佛山的城市升级做着良好的铺垫。 组团式城市升级 无论是禅城、顺德还是南海,都是佛山的经济重镇,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座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却一直面临着“有强镇无中心”的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佛山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升级。 因此,通过“三旧”改造推动城市升级就成为佛山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 如何破题?佛山选择了“1+2+5+X”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力求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造成的“城市病”。 佛山在今年启动了“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计划 年内以项目带动的方式撬动约1115亿元的投资,重点建设名为“1+2+5+X”的城市组团,即强化1个中心组团,建设2个100万人口以上、5个 0万~50万人口的新城区,形成强中心、多组团的城市格局。 广东省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解释称,“1+2+5+X”组团城市,即依托原有的中心城区和经济强镇,打造“佛山新城”这一城市中心,沥桂新城和顺德新城两大副中心,以及若干个中心城镇,探索组团式城市的新路径,以此拉动原有的专业镇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 在是次转型中,产业升级依然是重点。“发展实体经济是佛山的立市之本。”刘悦伦表示。 2011年,佛山便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对愿意将旧厂房改造仍用于提升和发展工业的土地权属人、投资者、入驻企业等给予支持和奖励。同时突出产业转型的用地发展空间,使城乡环境改造与产业发展提升同步推进,避免因改造过度地倾向于房地产开发而造成产业空心化。 而从“产城互动”的发展来看,“1+2+5+X”组团的城市布局是佛山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剑指“广东第一制造业大市”的佛山以城市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从而实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思维和新选择。 “城市、产业、环境是互动的,佛山的城市升级有着自己的特色,不可能每个城市都复制大城市的城市化路径,随着大城市经济日趋饱和,组团式城市的城市升级或许更具备典型意义。”刘悦伦表示,从历史沿革来讲,佛山一直是以组团式理念发展的一个城市,佛山的城市升级探索,或将有可供借鉴的价值。 突破瓶颈
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正在佛山这个制造业重地再次上演。 佛山市“三旧”改造办公室副主任吴福明表示:“早在2007年,佛山的土地开发强度就已经达到 %左右,远远高于香港、上海、东京都市圈的开发强度,如果不加以规划,‘三旧’改造后建起来的将是密密麻麻的工厂、大厦,而城市的公共设施、绿地等配套跟不上,佛山的宜居就无从谈起。” 土地资源的瓶颈,催生了经营城市的理念转变,促成了“三旧”改造的加速实施,反过来也破解了土地资源的制约问题。 “佛山的‘三旧’改造因为抓住了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的结合点,所以‘腾笼’并没有使一些区域成为‘空笼’。”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这样反而使这里的产业结构明显提升,城市形态向都市化、产业化迈进,原有的产业没有伤筋动骨。但是发展方式却正在发生彻底的转变,实现城市、产业、政府、企业、市民多方共赢,“三旧”改造也因此步入良性循环当中。 无一例外地,佛山仍有一些绕不开的“三旧”改造中发生的疑难杂症,一位接近佛山市的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涉及规划、国土、拆迁等多方面的难题,不少在政策与法律层面还是一片空白,如果仅仅囿于现有的、传统的模式,“三旧”改造仍会是举步维艰。 而宋丁也表示出了类似的担忧,“如果放任‘三旧’改造用地完全由市场运作,那么‘三旧’改造又将沦为开发商的‘圈地运动’。” 另外,从佛山市今年提出的“城市升级三年计划”中可以看到,以专业镇为结构的佛山产业集群,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拖城市化后腿的问题。 “佛山的‘三旧’改造与其他城市确有不同,佛山更多是盯着旧厂房,特别是那些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淘汰的落后厂房,空置的土地。但旧村居和村城镇的改造走得相对较缓慢。因为佛山从一开始就定好了位,重点只改旧厂房,目的是为了提高GDP。”有研究人士表示,尽管此举能够促进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腾出空间引进新兴产业,但旧城旧村的改造力度不够,很容易使城市在区域开发规划方面呈现弱势,造成土地零星分散,产业集群分化。 这一切,都需要佛山在接下来的城市化更新与升级过程中予以重视、纠正,方能实现预想中的“产城互动”的良好发展愿景。
小儿腹泻如何调整饮食一岁半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治小便发黄的中药
-
- 下一篇
- 全球6大创意时尚婚礼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