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ONE人居署大奖揭秘
2019-10-19 来源:延安租房网
房子未完工,却先获联合国人居署宜居社区嘉奖
北京通州区政府南面的建筑工地上热火朝天,北京ONE项目的五栋住宅楼正在加紧施工。这个以“养生住宅”作为宣传噱头的楼盘,在通州房价直线回落时,在9月却要以 万元/平方米的均价逆市开盘,不禁让业内质疑,究竟是否物有所值。
事实上,本报调查发现,这个楼盘未建成就已经“黄袍加身”,早早地问鼎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国际大奖,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
未完工先得奖
在北京ONE项目施工现场看到,2号、4号楼刚刚封顶开始进入内部工程,1号、 号两栋楼刚刚封顶,而9月份即将推盘的5号楼还差几层未封顶。
目前看上去,这个施工工地与其他住宅项目没有什么区别,殊不知这个项目却在今年1月份已经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最佳范例奖”。
“我们北京ONE这个项目是低碳环保项目,恒温、恒湿、恒氧,不管窗外是高温还是寒冬,室内永远四季如春。”在北京ONE大望路华贸中心的售楼处里,当本报以购房者的身份表现出买房意愿时,一位售楼顾问热情洋溢地介绍了这个项目的诸多特点。
而在售楼处楼盘沙盘四周摆放着的一排奖牌奖状中,也看到了这个名为“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最佳范例奖”的奖牌。在这个书本大小的木质奖牌上刻有联合国人居署的标志和中文的“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最佳范例奖”字样。因为文字颜色与奖牌底色一致,因此并不容易看清。但“北京ONE项目”和“北京实地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字样却是烫金的大字,远远看着就十分醒目。
事实上,据了解,恒温、恒湿、恒氧、智能等生态科技的运用确实是目前“低碳环保”的住宅建筑理念,这也逐渐成为了楼盘赢得购房者和社会评价的筹码。
因此,提出是否可以看一下楼盘的样板间,体验一下这一凭借“生态宜居”而获奖的范例项目。
“样板间还没完工,不过估计最近一两周就能弄好。”这个销售顾问告诉。
既没有样板间作为示例,整个项目也无一栋楼完工,那么这个“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最佳范例奖”从何而来?
参评标准疑云
据了解,北京ONE这一项目在2010年1月的肯尼亚“联合国人居署中非地产论坛”上被评为 “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最佳范例奖”。与它同时获得“最佳范例奖”和“优秀范例奖”殊荣的还有南京的睿城、大同的华北·星城、成都双流县的棠湖·泊林镇等等,获奖项目覆盖了国内多个省市。
多方辗转,联系上了2010年初“联合国人居署中非地产论坛”的协办单位——某省住宅产业商会。
商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他们主要负责当地的房地产项目申报和组织工作。这一论坛的全球主办单位是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城市运动委员会,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和北京精瑞住宅科技会则是作为联合国人居署的合作方主要负责中国区域内的组织和申报。
找到上述商会的一份《联合国人居署中非地产论坛(肯尼亚)暨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评选》策划方案发现,其中明确要求参评项目“需要附带社区规划、实景照片材料”。并且,商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对入选项目联合国人居署也会实地考察。
既有实地考察又需附带实景照片,那么未完工的住宅项目如何能够参评就成为了疑点。
“我们主要看这个项目建成前后对周围环境的改善情况,运用了哪些新技术,这些主要还是通过文字材料来展现。”
至于如何对参评项目进行筛选,这位工作人员却表示,工商联在企业进行项目申报之后会进行一个初审,这主要是对参评项目的楼盘规模、楼盘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限定”,此外还要考察开发商的实力。
“实地考察的话,每年联合国人居署的领导会来国内看几个盘,但这对企业是个扩大影响力的机会。”尽管这位工作人员表述得有些含糊,但从其他房地产企业了解到,实际上,并非所有参评楼盘都有机会“被考察”,所谓的“考察”其实就是参观,由主办单位负责安排,作为后期对这一参评项目的宣传推广。
奖项流程遭开发商质疑
“只要填写并向我们提交意向申报书,房地产企业就可以将自己的项目报名参选,全国工商联专门负责这个项目的中心经过初步审核通过后,会要求企业提交更详细的材料供联合国人居署的评委评选。”上述商会负责人告诉,“我们有正规的评奖流程和标准。”
而事实上,这个商会负责人口中的“正规流程”在开发商眼里却有些“名不副实”。北京一知名房企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他们当初参加此类评奖是协办单位“上门推销”的。
“当时他们直接带了方案来的,每个奖项后面都注有后期宣传费用金额。如果我们对这个评奖活动有兴趣,他们就表示可以先选择一个奖项填写申报意向书,至于价钱还可以谈。”他告诉。
企业项目通过初审之后,评奖活动的组委会会通知企业,经过几轮“讨价还价”之后,双方则会签订类似的“合作协议”,在企业项目获奖后、企业领导出席领奖活动前一周,企业给组委会打款。
然而,据了解,“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范例奖”这个奖项在联合国人居署页上无法查到。
而以房地产企业的身份咨询了作为中方主办单位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时,一位专门负责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执行此类评奖活动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向表示,“全球生态”的奖项在业界不如“联合国人居HBA范例奖”知名。
事实上,上述开发商告诉,因为这种奖项并不主要是关注建筑物本身,所以专业程度不如国内的“广厦奖”、“鲁班奖”。但不管怎么样,这也是联合国人居署发的奖,还是比较“唬人”的,能达到宣传效果。
从 6万到60万
当然,“得来并不费功夫”的奖杯奖牌背后掩饰着众所周知的“利益潜规则”。
“机构做这样的评奖活动,肯定是要收取活动费用的。但是,对这样的颁奖,企业也买账,因为在媒体上做硬广告也是要付费的,效果还没有这个好。”中国地产联盟一位负责人告诉。
据了解,2010年 月,肯尼亚“联合国人居署中非地产论坛”刚结束不久,上就曝光了关于“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最佳范例奖”获奖项目的宣传推广方案。
方案中明确显示,获“优秀范例奖”的项目宣传推广费用为18万元,“最佳范例奖”的项目宣传推广费用为28万元,分别将获得级别不同的活动安排、会刊广告及杂志专访等回报。另外,获奖企业领导还将免费获得价值 6800元/人的商旅服务。
或许正是因为企业买账,才使得类似的评奖活动有了市场。
上述全国工商联专门负责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的工作人员告诉,“全球生态范例奖”、“联合国HBA(中国)范例奖”评选活动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所收取的费用并不是针对奖项的,是针对企业申报项目的后期推广的,同时,获奖企业去参加领奖、出国考察等活动的组织也是需要费用的,“这点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而也刚刚从一位接近“联合国HBA(中国)范例奖”执行机构的人士处了解到,一周前热议的房地产企业花费 6万元参与“联合国HBA(中国)范例奖”的消息中, 6万元是去年的数字,而2010年10月即将举办的范例奖评选中,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60万元。
即便如此,品牌房企仍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踊跃。据了解,海尔地产、远洋地产、金都地产、绿地集团、首开地产、中大地产、金隅地产、国奥地产、、控股等一线房企都已经申报完毕。
急性腹泻需要吃药吗心动过速有危害吗
小儿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